这个时候,楚国还是有机会遏制齐国,不说能把齐国打崩,但至少可以遏制其发展。
但这个时候楚国的策略开始贿赂齐国,不光不遏制齐国,还与齐国同盟,甘愿成为齐国的小弟,当然成为齐国的小弟那是有肉吃的,跟随齐国一起发展,虽然楚国得到了不少惠利,但同时也让齐国真正意义上的一不坐大。
此时的楚国对于齐国而言,也只是有一战之力罢了,但是楚国内部一个很大的隐患,所以对于楚国,齐国不惧也,但是齐国必须要留在最后解决。
因为一旦与楚国开战,必然是一个很长的持久战,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别的诸侯在,那么很容易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,也因此可能会阻碍齐国兼并天下。
所以把别的麻烦都给解决了,最终与最强的楚国决战。
楚国虽然建国了很多年,无数的中原霸主都已经衰落,但唯独楚国健在,唯独楚国久经不衰。
虽然楚国经历很多黑暗时期,但是只要楚国出现一个明君或者一个能臣,楚国就能走出黑暗时期。
反观别的诸侯国,一但出现了黑暗时期,那就是一条道走到黑,无论是当初的晋国,还是魏国,他们都盛极一时,成为霸权,但是他们一败,就彻底走到了失败的道路,从未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中兴。
而唯独楚国不一样,虽然经历了黑暗时期,但是只要有一位明君,那么他们就会在那个时期,频频对外发动战争,成为能挑战霸权的强权。
楚国虽然久经不衰,但唯一的遗憾是他们没有成为霸权,而是一直是一个挑战霸权的强权。
晋国独霸中原的时候,楚国挑战晋国,秦国东出函谷关的时候,楚国迎面而战,魏国携韩赵霸中原的时候,楚国再次出现迎面二战,挑战其霸权。
这是楚国的风光时刻,但同时这也是楚国的遗憾,他们一直是强权,但从未完成霸权,独霸一个时代的事情,他们没有做过。
当然这主要和楚国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原因,楚国出现一个明君就可以走向巅峰,但同时楚国一但丧失一个明君,他们就会步入一个黑暗时期。
他不像晋国,魏国,秦国,失去一个明君,只要继位者不差,还可以续命着其强权,霸权。
如果出现一个昏庸之人,那么直接跌落霸权与强权,而楚国不一样,楚国即使出现了一个昏庸之人,也只是昏庸一个时期,等这个时期度过之后,楚国依然还如从前。
这种功劳,主要来源于楚国的分治,因为分治的原因,如果出现昏君,很多地方是不执行楚国中央的策略。
而出现明君的时候,他们可以集结楚国的力量,征战天下,挑战霸权。
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弊端,因为他们的明君一但丧失,楚国再次分治,楚国只能自保,无法在扩张。
所以吴起看出了这个弊端,虽然这个弊端有他的优势,但是楚国想争霸天下,那必须要改革这个弊端。
他知道一代人是很难完成三代人完成的事情,一个霸权的形成一般至少要经历二代,而齐小白这种异端,百年来只有他这个一个。
所以吴起想改革,统一楚国,他相信三代楚国国君,必然可以壮大楚国,凭借楚国的资源,兵力兵峰中原是没有问题的,只要给中原开一个口子,那么三代明君就可以完成一统大业。txt
即使出现昏君,但凭着楚国的那体量,那实力,只要不爆发内乱,仅靠外部力量是很难摧毁的。
周剑拿着齐国给他的使文离开了齐国,他看着营丘城,他叹了口气:“也许大魏将亡了!”
他知道一但齐国插手其中,那么战局基本上定了,他辜负了君主给他的期望,他叹了口气,然后看向自己马车的车夫:“我无脸去面见陛下!”
“请把这封信交给陛下,小心齐国!”周剑说完,就拔出自己腰间的佩剑自刎而亡。
他知道自己回去也不会有什么责罚,但是整个魏国朝堂对他十分器重,如果就这样回去了,魏嗣,万浩不正说什么,但是他都没有脸呆在那里了。
车夫看着周剑,然后叹了口气,他是周剑的家臣,跟随周剑多年,如今周剑死了,他心中也是多有伤感。
他没有阻止周剑,他也知道周剑的任务,和在营丘的经历,大梁城内对他是十分的器重,他来到了这里,也无法改变局势。
齐国一点退步都没有,他想过自己冒险,擅自割让魏地城池,来换取齐国的罢兵,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齐国一点余地都没有,齐国想要的是整个天下,而非几个魏地可以满足。
这一次出兵,不说可以占领整个魏地,但至少可以占领半个魏地,占领了半个魏地,蚕食韩赵,得到中原。
这一步一步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