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施的允诺,代表着魏惠王此行的目的已经完成了。
对于惠施能不能说服魏无忌,魏惠王对惠施是十分信任的,而且惠施还是名家之学的大才,一嘴辩术,可抵挡百万雄师。
惠施看着魏惠王:“如果救太子,不知王上能否屈膝,前往那营丘,对那齐小白朝拜!”
齐国对魏国有一个要求,要放太子,除了割地,赔款,还有一条,那就是魏惠王前往营丘,以臣子的臣服对齐小白行君臣之礼。
代表着魏国对于齐国的臣服,魏国为齐国的臣子,当然这也仅仅是名义上的。
毕竟在魏国,齐国没有控制权,不过齐国所求的,也仅仅是这名义上的臣服,把魏国捆绑在齐国的战车上。
魏惠王听了惠施的话后沉默了很久,魏惠王如果对齐小白行了君臣之礼,这代表着魏国是齐国的臣子,而且是天下诏之的。
这会让魏惠王的脸面尽失,在外交上也会随之丧失一定的主动权。
而惠施担心的是魏惠王放不下这个架子。
如果魏惠王放不下这个架子,那么一切都是空谈,齐国在意的那些八个城池与那些钱吗?齐国不在乎,他在乎的便是魏国对齐国真正意义上的称臣。
魏惠王看着惠施说道:“他毕竟是我的儿子,面子与儿子的性命相比,这面子又算的了什么呢?”
“这是魏国的面子,魏国人的面子!”惠施看着魏惠王说道。
“魏国人,因我而丢掉的面子,我会弥补给全部的魏国人!”魏惠王看着惠施说道。
“王上的意思是?”惠施听到魏惠王的话后愣了下,然后满脸的疑惑。
“孟轲来我魏国推行仁政,我一直觉的那些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,如今我准备用他的仁政来弥补一些魏国的臣民!”魏惠王看着惠施说道。
孟轲离开了齐国后,去了魏国,但不受魏惠王待见,魏惠王追求的是利益,而孟轲给他推行的仁义,后来孟轲去了皇城洛阳,洛阳被齐国攻破后,惠施再次回到齐国,给齐小白推行他的仁政。
因为叔孙通的原因,齐小白对儒学也没有那么大的偏见了,给孟轲再次聊了一些,齐小白为孟轲,仁义如何给齐国带来利益?
孟轲依然不给齐小白讲利益,而是讲人们能得到什么利益,齐小白虽然听取了很多,这也让孟轲十分欣喜,但是齐小白并没用他的政策。
孟轲的很多政策,齐小白是打算施行的,但是同为儒学大师的叔孙通给阻止了。
他告诉齐小白,仁义适当即可,在这大争之世,要的还是利益。
所以齐小白对孟轲的政策,只施行了一部分,但是有一部分齐小白没有施行,孟轲推行了很多次,但都被叔孙通给辩解了过去。
孟轲知道叔孙通在,他无法登上齐国的朝堂,所以他又离开了齐国,去了魏国,面见了魏惠王,给魏惠王推行仁义。
魏国缺乏人才,孟轲是一个大才,这一次魏惠王挽留了孟轲,魏惠王依然给孟轲讲如何才能让魏国的军队无敌?
而孟轲给魏惠王的回答是仁者无敌,魏惠王推行仁义,那么军队便可无敌。
魏惠王对此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,但也没有驱赶孟轲,而是以宾客之礼对待孟轲。
虽然魏惠王没有用孟轲的思想,但是他在魏惠王这里得到了很大的优待,魏惠王给了孟轲客卿的职位。
并给予了孟轲一定的封地,让他治理,推行他的仁义。
当然魏惠王其实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,看看孟轲能让这块地的人变的如何,能成为魏国一定的力量不?
当年魏武王给了吴起一块地,吴起打造了魏国的无敌之师,魏武卒,并完成了魏国崛起的壮举。
孟轲对于魏惠王的这个决定是十分的欣喜,他想这让他治理的地方,更加繁荣,未来让这个地方的人,成为魏国的核心。
给孟轲的封地,魏国并没有出现什么强大的军队,但是那个地方,的确如孟轲所保证的一样,变的繁荣不少,人们也幸福了不少。
虽然这是对孟轲能力的认可,但是魏惠王对此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,魏惠王要的是魏国强盛,尤其是军事强盛,可以报仇雪恨。
孟轲的政策,让魏惠王觉的,这可能会让魏国变成一个大肥羊,任人宰割。
虽然如此,魏惠王也没有剥夺孟轲的那个封地,依然让他治理,毕竟那个地方变得很繁荣了,能给魏国带来很庞大的税收,经济上是帮助了魏国。
惠施听了魏惠王的话后一愣:“王上,准备在魏国推行孟轲仁政?”
对于孟轲的仁政,惠施其实也是建议魏惠王多在-->>